华为清华发布白皮书,痛批智驾营销乱象。
“白皮书点破智驾营销乱象”话题火了,24小时阅读量破亿,成为潜在的热搜。
这里的白皮书,指的是最近在北京发布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由华为、清华大学和中汽中心联合编写和发布。
书中揭示了各种智驾营销乱象,指出当前市场上存在夸大技术、混淆概念、误导消费者等现象。
华为清华发布白皮书,痛批智驾营销乱象
白皮书开篇就指出,当前市场存在过度营销现象,这是华为、清华大学和中汽中心编写白皮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皮书中直接点明的“乱象”主要有两个:
算力参数误导和“数据泡沫”现象。
算力和数据都是AI的核心要素,对智能驾驶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过度营销的高发地带。
首先是算力参数误导,包括云端和车端两个方面。白皮书指出,行业当前宣传云端训练算力时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比如单位不统一,有的用FLOPS、有的用EFLOPS。
白皮书建议:统一用后者作为指标,一方面是特斯拉Dojo和华为昇腾都在用,一方面也能适配未来需求。
此外,还有“唯数值论”的问题,云端算力大并不代表车端更新的就快,还要看云端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这个“算力大”可能含有水分,因为企业宣传的云端算力有一部分是自建的专有算力,还有一部分是找第三方租用的算力,后者并不能总是100%稳定调度,也就是实际可用的算力低于宣传算力。
车端算力也存在类似问题,白皮书认为,车企在宣传时应该标明芯片算力是稠密算力或稀疏算力。
“稠密”和“稀疏”算力处理的最底层数据结构不一样,目前后者是行业宣传主流,比如254TOPS的Orin-X。如果按稀疏算力的方式计算,看上去数字更大,稠密算力的数值相对稀疏一般只取一半。
同时,白皮书还反对在车端“过度堆砌算力”,算力增大,一方面会增加资源浪费和成本,另一方面散热问题也会更严重。目前L2级智能驾驶,50TOPS稠密算力就够用了,个别产品的车端算力,和可实现功能不匹配。
然后是“数据泡沫”现象,白皮书指出,当前行业数据总量爆炸增长,但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数据其实比较少。换句话说,行车数据量庞大,不代表参与训练的数据就多,核心还是要看车企对数据的提炼和处理能力,才能真正反哺到智能驾驶算法中。
此外,白皮书还表示,装了激光雷达不见得能用好激光雷达,需要从芯片到激光雷达,再到感知算法,软硬协同全链路优化,才能用好。
呼吁AES(自动紧急避让)应该作为AEB(自动紧急制动)的补充,AEB优先级应高于AES,这也是“让速不让道”共识在安全功能上的延续。
对于上述各种乱象,白皮书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
政策方面建立技术宣传内容审查机制,禁止使用误导性词汇。销售终端应该向准车主们,详细说明功能的作用和范围,杜绝夸大表述与概念混淆。
白皮书本身,也发挥着分析当前产业现状和技术水平,让用户明确能力上限的作用。
智能驾驶的百科指南
白皮书的内容很丰富,用六个章节详解了技术等级、功能概念、软硬件技术架构、市场现状等。有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 白皮书将当前的技术路线分为三大类,并指出了水平上限:
纯视觉:只用摄像头,可达类人驾驶水平;
主视觉:以摄像头感知为主,辅以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未来可实现老司机驾驶水平;
多传感器融合: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融合感知,未来可以实现超人的驾驶水平。
显然,带有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路线是白皮书首推的路线,其将激光雷达定义为「智能驾驶产业的安全带」,但同时也承认,不能只用激光雷达,它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应该权衡利弊,融合感知。
第二,白皮书认为智能车时代,当前车企的核心能力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硬件制造,而是演进为对数据的采集、解析和应用等综合能力。车企不仅要在硬件上比拼,更要在软件上竞争。
白皮书将智能驾驶分为6个等级,其中0-2级为辅助驾驶,3-5级才叫自动驾驶。
白皮书明确指出,截止发布时,市场上的汽车产品最高只到了L2级组合驾驶辅助阶段,无人达到L3。
也就是说,当前还都是辅助驾驶,启用功能时大家还是要时刻注意路况,当然更不能睡觉。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通信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