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清欠”可能成“持久战”
山西某市政府充分利用专项债资金,在三个月内清偿了7.47亿元民企欠款,让300多家中小建筑商恢复了现金流。
这些建筑商在获得资金后,不仅解决了员工工资发放问题,还能够承接新的项目,推动了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
湖南的23家公司在获得3.2亿专项债资金后,成功盘活了产业链。
这些公司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欠款的清偿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恢复正常,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为解决欠款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该条例从多个维度对付款期限、支付方式、争议处理等关键环节作出了更为明确、细致且严格的规定。例如,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付款期限为30 - 60日,逾期需按每日万分之五支付罚息等刚性条款,这大大提升了欠款违约成本,为中小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武器。
对于众多被拖欠工程款的企业而言,万亿专项债与新条例的出台无疑是 “久旱逢甘露”。它们看到了工程款清收的希望,也对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信心。然而,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场需要多方协同、持续发力的 “持久战”。
企业能否顺利拿到拖欠的工程款?
虽然专项债“清欠”为企业收回工程款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仍面临很多的挑战。
1.审核流程严格,申请门槛不低
企业欠款要想获得专项债资金的支持,需提交完整的合同、验收报告等材料;
部分企业可能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验收环节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申请被驳回。如某环保企业就因材料查验不通过,300万的申请被驳回。
2.地区差异影响清欠进度
不同地区的财政状况和债务情况存在差异,这会影响专项债“清欠”的进度。
一些欠发达地区或债务率较高的地区,可能因财政资金紧张,优先将专项债用于偿还其他债务,导致清欠工作进展缓慢。
3.账款认定存在争议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账款的认定可能存在争议。
比如,对于工程质量、工程量等方面存在分歧时,双方可能就欠款金额难以达成一致,从而影响专项债资金的拨付。
尽管存在挑战,但企业只要积极应对,还是有很大机会拿到被拖欠的工程款。企业应认真梳理自身的欠款情况,准备好完善的申请材料,确保符合专项债“清欠”的要求。
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沟通,及时解决账款认定等方面的争议。
清收难点剖析
1.土地财政依赖与困境
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工程项目由地方政府主导或通过城投公司实施。
然而,近年来土地财政萎缩,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债务压力增大。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其收入和现金流多依赖于地方政府结算及财政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资金回笼变慢,工程款项支付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即使有政策要求,也可能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按时支付工程款。
2.化债政策的影响
2023年以来,化债政策持续加码,对政府隐性债务偿还的把控趋严。
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在这种形势下,更加谨慎对待项目投融资,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兑付有息债务。
这在短期内间接挤压了工程款项的支付空间,使得国央企的工程款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清收效果难以迅速显现。
3.房地产行业动荡的后果
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是导致国央企工程款被拖欠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资金压力大,频繁暴雷,许多与房地产企业合作的国央企,面临着巨额工程款无法收回的困境。
一些房地产项目停工、烂尾,企业资产被冻结、拍卖以偿还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的债务,而建筑企业的工程款则往往被忽视,成为这场行业动荡中的受害者。
即使有新政策出台,在房地产企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国央企的工程款清收依然困难重重。
企业应对策略与建议 面对专项债清欠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需从政策响应、内部管理等维度构建系统性应对策略,才能在化解欠款困局的同时筑牢长远发展根基。 专项债 “清欠” 政策的时效性特征显著,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关键在于信息敏感度与行动前瞻性。当前部分央国企对政策存在认知盲区,尚未启动基础准备工作,极有可能错失这一化解历史欠款的关键窗口期。 具体而言,企业需建立三级响应机制—— 信息监测层:指定专人跟踪财政部、发改委及地方财政部门的政策动态,定期梳理专项债 “清欠” 额度分配、申报周期、资金流向等核心信息,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申报通知。 材料筹备层:提前整理项目合同、竣工验收报告、欠款确认函等关键凭证,按地方政府要求编制《欠款情况说明》《资金使用计划》等申报材料,特别注意佐证材料的完整性 —— 如云南某建筑企业因缺失项目进度确认单,导致首次申报被驳回,延误近一个月。 沟通对接层:主动与属地清欠办、财政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在申报前就材料规范性、资金需求合理性等问题进行预沟通,避免因流程不熟导致的申报延误。青海某能源企业通过 “企业 - 国资委 - 财政厅” 三级对接机制,较常规流程提前 15 天获得专项债资金支持。 账款拖欠的根源往往在于前期合同设计的漏洞与执行环节的不规范。企业需将合同管理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构建 “事前防范 - 事中控制 - 事后追溯” 的闭环体系。 在合同签订阶段,应重点明确三类核心条款—— 付款机制:采用 “节点付款 + 最终结算” 模式,如按工程进度的 30%、60%、97% 分阶段支付,预留 3% 质保金的支付条件与期限,避免 “完工后一次性付款” 的被动局面。 违约约束:参照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逾期付款的罚息计算方式(建议不低于 LPR 的 1.5 倍),并约定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与仲裁机构,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变更条款:针对项目范围调整、材料价格波动等常见情况,预设变更流程与计价标准,某市政工程企业因未明确主材调价机制,导致结算时与甲方产生 2000 万元争议,拖延付款近 8 个月。 在执行环节,需强化两大管理动作—— 过程留痕:建立项目签证、材料验收、进度确认的书面记录体系,所有文件需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并存档,避免口头承诺导致的举证困难。 验收规范: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组织验收,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关键节点评估,形成《验收报告》作为付款依据,某建筑装饰企业因验收资料不全,导致 1500 万元工程款被暂扣。1.精准把握政策窗口,高效对接专项债资源
2.筑牢合同管理防线,从源头降低欠款风险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通信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