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会上发布了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研究成果
江苏共有25地入围百强县
前10名中独占6席
并包揽前3位
分别是——
昆山、江阴、张家港
该报告共分六大章节,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内涵、新图景、新热点、新典范与新方略。重点关注超强县、千亿县、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等不同类型县域发展特点和成果,系统评价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从区域分布、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工业水平、城镇发展、共同富裕等进行多维度解析。
研究指出,百强县是经济压舱石、增长领头雁、工业主战场、创新试验田、富民先锋队,“12345”挑大梁作用明显。百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百强县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百强县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贡献县域约30%的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百强县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百强县是富民强县的“先锋队”,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先突破50%大关。
研究指出,2025赛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域分布不均。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3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整体呈现出“强县强省”特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研究指出,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北等省均已形成不同模式的百强梯队。江苏、山东两省百强县梯队建设良好,江苏省在前50位及后50位百强县数量均存在明显优势,湖北省后50位百强县争先进位动力充足。浙江省、山东省头部县域竞争力强。湖北、四川、安徽、辽宁、广东、云南等省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湖南、内蒙古、贵州、江西、陕西等省(区)则仅有个别百强县分布在前50位,发展不均衡、总体实力不强。
研究指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指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时代要求下,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GDP由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48.3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县域二产增加值达40%,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未来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驱动、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空间支撑、以乡村振兴为必由之路,为推动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指出,千亿县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有标兵”超强县成绩亮眼,千亿县持续扩容,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其中7个县凭借经济总量大、人口基数大、财政收入高、人均收入高、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成为“超强县”;“后有追兵”准千亿县持续扩容,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竞争不断加剧。截至2024年,共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7个“超强县” 。
研究指出,县域区域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除超强县、千亿县外,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迅速发展;陆地边境县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从“边疆稳定”走向“共同富裕”;沿海县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延伸阅读—— “苏大强”霸榜500强镇,为何独缺南京? 上月,赛迪镇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苏大强”表现亮眼,共有128个建制镇入围全国500强,上榜总数全国第一。其中,35个建制镇入围全国100强,昆山市玉山镇再次卫冕“全国经济最强镇”。 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除了省会南京,其余12市均有建制镇入围榜单。镇域经济500强,为何独缺南京? 江苏“2025镇域经济500强”上榜名单 赛迪这份镇域经济研究报告从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果。从榜单上看,入选的镇域经济实力与创新活力特征显著。 梳理发现,江苏上榜的128个镇绝大部分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其中苏州47个、无锡23个、常州19个。苏中城市南通上榜12个,紧随其后。苏北城市虽然上榜数量较少,但仍做到了“市市有强镇”。唯独省会南京缺席。 南京也是苏南城市中唯一没有500强镇的城市。反观苏锡常镇四城,上榜数量高达94个,占全省上榜总数的70%以上,占全部榜单数近1/5。其中苏锡常三市占绝对多数。 另一份榜单或许更为直观。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指导发布的《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中,江苏共有40个镇入围。仅苏州就有23个镇入围,苏锡常镇入围总数达34个。不过,这份榜单里同样没有南京下辖镇的身影。 南京为何无缘榜单? 根本原因在于,南京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南京对部分规模过小的乡镇进行大规模调整合并。到2000年底,全市乡镇街总数由180个减为131个,其中乡镇68个、街办63个。 2012年,南京全市由调整前的84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撤减至81个街办、19个镇,街道办事处比重由74.3%提高到81%。这也是近40年来,南京市规模最大的街镇区划和村居调整工程。 2019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高淳区漆桥镇、东坝镇、桠溪镇、固城镇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南京建制镇最终仅保留6个。 相比之下,苏州共有51个建制镇,其中47个上榜镇域经济500强;无锡下辖30个建制镇,23个上榜。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大幅压缩了南京镇域经济载体。镇级建制少,在评比中体量自然不足。 从另一视角看,南京的街道办在相关榜单中却表现亮眼。赛迪“2024活力街道全国500强”榜单中,南京上榜数量位居江苏首位,其中秣陵街道高居榜单第9名,东山街道、江浦街道分别位列第54名和第55名。 实际上,秣陵街道前身为江宁区秣陵镇,于2004年撤镇立街;江浦街道前身为浦口区珠江镇,2006年撤镇立街;东山街道同样由江宁区东山镇分置而来。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产业布局以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镇域经济缺乏传统制造业集群的支撑。比如南京保留下来的6个建制镇中,竹镇镇、白马镇等主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休闲文旅,与苏南工业强镇经济差距较大。 南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南京以“城区—园区”双核驱动为特征,形成了“研发在城区、转化在园区”的协同效应。 南京没有全国500强镇,并不意味着南京区域经济不强。构成南京区域经济的细胞不在镇,而在园区。反观苏锡常,通过“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形成了镇域经济集群。 南京以创新链、价值链高端化提升城市能级,苏州、无锡以产业链垂直整合与镇域经济活力构建竞争优势。这种差异本质上是省会城市与制造业强市在路径选择上的差异。 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街、镇、县(区)、市各展所长,共同构成了闪闪发光的“苏大强”。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通信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