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视频新闻 集团动态 行业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全国城市创新生态前20,江苏3城入选!10城闯入长三角20强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7-16 16:27:21
近日,第六届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行。会上,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中国财富研究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袂发布《2025“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2025“长三角41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江苏多地上榜。

城市创新生态指数由创新主体、创新协同、创新环境等多个维度组成。
该榜单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施琴芬牵头,协同南京审计大学于娱团队、清华大学陈劲团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朱卫未团队、江苏科技大学吴洁团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田杰棠、新华社中国财富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庆源等近百人经过数十次论证,近百次数据测试,继2020年首次发布后的第六次呈现。
61.png
“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排名前20强城市为:
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苏州市广州市
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
重庆市、青岛市、西安市、宁波市、合肥市
济南市、无锡市厦门市、大连市、珠海市
“长三角41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排名前20强城市为:
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宁波市
合肥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镇江市
绍兴市、嘉兴市、金华市、盐城市扬州市
台州市、连云港市温州市、徐州市舟山市

01  苏州
近年来,苏州锚定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产业为方向加强技术攻关,以市场为导向加速成果转化,瞄准新赛道奋力开辟新增长点,是苏州广大企业的不懈追求。在这样的浓厚创新氛围中,截至今年6月,苏州已集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万家,位居全国第四;独角兽企业1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8家,省瞪羚企业486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的高度,决定城市未来的厚度。苏州建好用好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重大平台,以战略视野构筑高能级平台,让创新源头活水奔涌不息。在苏州,诞生了首个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等34家中国科学院载体机构集聚于此。苏州积极深化与一流高校院所合作,累计与26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C9高校实现全覆盖。
随着源头创新实力的增强,苏州积极推动平台赋能产业,组建新能源、光子等8个产业科创联盟,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围绕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关键环节,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苏州超算中心、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成为科技转化、产业跃升的坚实底座。
62.jpg
02  无锡
回望2024年,无锡市委科创委正式组建,高标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开创新局面;生物医药、长三角大飞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坚实发展,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二;总规模100亿元的3个产业专项母基金落地,赋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未来产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位居全省第二;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建成下水,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全球面积最大、功率最高的GW量产线钙钛矿组件首片下线;该市八大科技新城建设超亿元科创载体项目31个,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创新策源作用日益彰显……
从原始创新的深耕细作到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从成果转化的高效推进到规模应用的广泛实践,无锡正锚定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定位,加快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在向上进击的科技企业群体中,“瞪羚”“独角兽”不断涌现。2024年,无锡获评省独角兽企业48家、瞪羚企业218家。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有5家企业上榜,数量再创新高,列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其中,新增企业数全省居首,显示出无锡培育高能级创新企业的不俗实力。

03  常州
2024年,常州正式获授工信部“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的改革密码》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从深耕光伏、风电产业的天合光能、东方日升、新创碳谷,到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金坛盐穴;从输送环节的单项冠军上上电缆、博瑞电力,到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理想汽车江苏省内有144家一级供应商,常州本土占了44家。近地化配套、协同化创新,常州新能源产业链厚度、深度日益凸显。
常州建强建好“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与工业母机“国家队”共建合作深化,先进动力与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升格为省级。
04  盐城
金风科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在盐城落户建设江苏中心,实现该市国创中心“零”的突破;富乐华半导体、画你爱萌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实现盐城中国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6项科技成果获评2023年度“中国好技术”,数量位列苏中苏北第一,全省第二;耀宁新能源等7家企业获评省潜在独角兽企业,中贵重工等55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获评数均列苏北第一……
研发机构的陆续落户,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科技高企的茁壮成长,是盐城科技创新蓬勃发展、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的真实写照。盐城聚焦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氛围等,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一体推进“科技-产业-机制”创新,盐城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05  扬州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产业发展是根本,科技创新是活水。2024年,扬州工业开票销售跨过9000亿元大关,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027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地区GDP同比增长6%,高于省均……目前扬州正全力冲刺工业开票过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两个万亿”目标,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高地。
聚焦“613”现代产业体系(即6大主导产业集群与13条新兴产业链)发展需求,扬州锚定“一产业集群一科创平台”“一龙头企业一科研机构”,以高能级平台载体引领创新策源,推动省级以上园区与高校共建科创载体,争取更多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扬布局;揭牌设立市域科创中心,为扬州科技项目招引、龙头骨干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供空间支撑、政策配套,拓展产业科创资源的聚合空间;协同域外创新中心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互动交流,引导更多产业化项目落地扬州,实现资源整合聚变、创新提能裂变、产业升级蝶变。
06  徐州
锚定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谋划科创圈建设,构建起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对徐州来说至关重要。
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徐州支持中国矿业大学申报国家学科突破先导项目,徐州医科大学建设麻醉与脑科学、细胞治疗先导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促进江苏师范大学拓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大学。
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徐州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工程,实施工程机械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创成国家级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制度,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40%;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
来源:新苏经略、江苏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

下一篇 :   “苏超”观察丨现象级赛事来了,对江苏全省有何重大意义?

苏ICP备18045703号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通信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