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视频新闻 集团动态 行业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新闻

中国首位“90后”女航天员,毕业于东南大学:拿国奖、省三好、保研

来源:本站    时间:2024-10-29 17:31:51


10月29日上午,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
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51.jpg


东南大学校友王浩泽: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据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其中,航天员宋令东、航天员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航天员王浩泽为我国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也将是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52.png


《扬子晚报》报道,王浩泽是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级能源动力工程本科、12级热能工程研究生


2015年,王浩泽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承担发动机总体设计任务。此次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中,六院研制交付了58台主推进及姿轨控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六院将用金牌发动机产品护送六院航天员顺利出征,助力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目前,发射任务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


53.png


“浩”然之气,“泽”被航天


航天新征程中的璀璨新星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征程中,总有一些勇敢无畏的先驱者,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为人类的太空梦想添砖加瓦。而在 2024 年 10 月 29 日这一天,中国航天界迎来了一位备受瞩目的新星——王浩泽,她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在航天领域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54.png

王浩泽:从平凡走向非凡的航天之路  
 
王浩泽并非出生于航天世家,她的航天梦想源于对宇宙的无限好奇与热爱。自幼,她便对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充满了向往,那神秘的宇宙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她不断去探索、去追寻。在求学的道路上,王浩泽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勤奋与聪慧。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学府,选择了与航天相关的专业。在大学期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日后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王浩泽顺利地进入了航天领域工作。在这里,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享受任何特殊待遇,相反,她面临着比男性同事更多的挑战和考验。然而,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一次次地克服了困难,逐渐在团队中崭露头角。她参与了多个重要的航天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认可。

神舟十九号:新的使命,新的挑战

2024 年,王浩泽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机遇——入选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这是对她多年来努力和付出的最好肯定,也是她实现自己航天梦想的重要时刻。神舟十九号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于王浩泽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挑战。在训练过程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她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包括跑步、游泳、举重等项目,以确保自己能够适应太空环境的考验。同时,她还要学习大量的航天知识,掌握各种航天器的操作技能,为飞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女性力量在航天领域的崛起  

王浩泽的成功,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女性在航天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长期以来,航天领域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领地”,女性在这个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身于航天事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浩泽的出现,为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她证明了女性在航天领域同样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样可以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展望:王浩泽与中国航天的新辉煌    

神舟十九号的飞行任务即将开启,王浩泽将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飞向浩瀚的太空。她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实验,都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我们相信,在王浩泽的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同时,她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伸阅读——


90后女航天员还是个“学霸” :拿国奖、省三好、保研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名单甫一公布,王浩泽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90后,女,航天员——而且是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很多人好奇王浩泽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拿到神舟十九号“船票”的?

接受采访时,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


55.jpg

2024年6月26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出舱程序训练


王浩泽出生在河北滦平县,父亲是一名交通警察,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母亲幼时家贫,被迫辍学,可依旧一边干农活,一边挤出时间自学。最终,母亲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王浩泽她从小就知道,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正是靠着这股子的劲儿,王浩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被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

大学期间,王浩泽的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被顺利保送至本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但她不是“书呆子”。

她喜欢跑步,大学时参加了校田径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运动会。现在回忆起来,如果没有当时的坚持锻炼,可能就不会为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她还喜欢挑战未知领域,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

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震,毕业后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现在又成为航天飞行工程师……这么多年,王浩泽不断涉足新的领域。

读研究生时,王浩泽研究的课题方向是自己从没涉足过的全新领域。一次,她忍不住向导师吐槽:“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

导师认真地回复:“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以后当你遇到喜欢的事时,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

导师的话字字千钧,刻在王浩泽心里,也成为她日后做事的准则。

王浩泽能跟航天结缘,也源于导师对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她把简历投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在那里,王浩泽从事的是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研究新型发动机,对她而言又是一个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的过程。

作为系统总体设计师,她研究各分系统的设计原理。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一样的运算逻辑,成为她探索钻研的对象。

王浩泽很享受攻克未知的过程。她说,调动全部脑细胞,全神贯注地去探索,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将这些难关一个个攻克后,会获得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入职没多久,王浩泽的第一个作品惊艳出炉。为她提供实验平台的一位知名专家,对这一产品赞不绝口。得知产品是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独自完成后,教授更是对她刮目相看。


2003年,杨利伟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夙愿。那时,王浩泽还在上初中。她怎么也想不到,未来的某一天,她也会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飞向太空。

当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单位时,她报了名,并通过了层层严格选拔。

当走进航天员大队,看到那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视镜头里的航天英雄就在眼前,王浩泽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那天,王浩泽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是幸运的。同时,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

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在航天员大队,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不管是飞过一次还是多次,他们载誉归来后便迅速清零,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和训练中,刻苦备战,等待下一次飞行。


王浩泽既自豪又有压力。

刘洋和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经常给她分享太空生活经验,执行太空出舱任务后,都给她专门打来“太空电话”传授经验。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里的唯一女性航天员,王浩泽在学习训练中不让须眉,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娘”。

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加了0.4个大气压,王浩泽举手投足比较费力,加上在头盔内,头部活动受限,视野也变得狭窄,只能借助腕部反光镜来扩大视线范围。


将一个软管束的接头,插入腰际直径仅约1厘米的两个插孔,这个动作是个技术活,对于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来说,更非易事。

“手只能勉强够上目标,但视线够不着,戴着厚厚的手套,手也没有触感,试了几次后,胳膊就没力气了。”王浩泽说。

失重水槽模拟训练中,上脚限位器对她来说也是一项难题。

穿着厚厚的鞋子,再蹬上脚限位器,将鞋子卡进不到2厘米宽的卡槽里固定好,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王浩泽第一次训练这个动作以失败告终。

王浩泽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训练体会,本上一半内容是关于交会对接训练的。短短10分钟的操作,曾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

她向当过飞行员的同批队友们取经,“太空穿针”第一人刘旺也把“独门秘籍”手把手传授给她。经过近千次的交会对接练习后,王浩泽现在也能“百发百中”了。


56.jpg

2023年7月2日,王浩泽(左)在参加海上救生训练


在太空,航天员要承受太空各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挑战的是生理和心理极限。为了确保航天员能安全往返天地,航天员训练也充满了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每次大型训练后,王浩泽都会写下训练小结,这是心得体会,更是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王浩泽这样写道: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王浩泽这样描述: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我们称它为“小黑屋”,我和另两名队友组成“666”团队,三个人和生物钟奋力对抗……思绪开始神游,眼皮逐渐放弃抵抗;时间长得让人如坐针毡,脑袋却如放弃治疗一般,逐渐低垂,只能靠胳膊苦苦支撑……

结束海上训练后,王浩泽写道:海上搜救比陆上刺激一百倍!直升机掀起的风浪直扑过来,即使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拍打着后脑勺,耳朵根被浪花一刀刀割着。尤其是直升机临近时,海上犹如下起了瓢泼大雨,密密麻麻的水花噼里啪啦砸过来,海浪变得凶猛……

2023年,王浩泽被选入神舟十九号乘组,和蔡旭哲、宋令东一起执行任务。指令长蔡旭哲给他们传授了飞行经验,与她同龄的宋令东操作能力较强,王浩泽则理论功底强,三人相互补位,各取所长。

如今,王浩泽对太空之旅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



预祝神舟十九号乘组

明日出征顺利!

加油,中国航天!


来源: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国亮纪实等

下一篇 :   习近平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定战略自信 勇于担当作为 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苏ICP备18045703号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集团

主办单位: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通信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19号星智汇商务花园A1幢 邮编:210000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18-2025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